从一中到同济——我的高中生活
成功来自于每一天的平和心态,成功来自于每一天的反省思考,成功来自于每一天的全力以赴。——作者题记
来到同济大学已经一年了,但回想高考查分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实事求是的讲,大学的生活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当然也不会像高三那样“枯燥乏味”。只是有一点我要指出来:只要你想学,而且想学的更好,那么大学的生活就并不轻松。因为你不但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还要参加一定的社团和班级活动。
我觉得在大学中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大学里你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效率很高,有的脑子特聪明,有的兴趣广泛,有的很善于交往。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一员,也因此我们才要更加努力。我算不上同济大学中最好的学生,但我一直在努力成为最好的一位,而且我也相信会做到。为此,我注意观察身边每一个同学的特点,希望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尽快地提高自己。
想想我的三年的高中生活,可以说走的并不顺利。我是以中考博山区第24名的成绩进入咱们淄博一中理科实验班的,进入高一后,却发现并没有做好迎接高中生活的准备:课堂知识量的骤然加大,晚自习不懂的如何利用,加之以前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而且学习环境也改变了不少。我的学习进展缓慢,而且还搞得精疲力尽,就这样我以年级第150名的成绩结束了高一第一学期。当时,我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慢慢的,我发现其实我并没有退步,我在初中的时候平均成绩是年级的三、四十来名,而一中则汇聚了全区最优秀同学,因此,第150名的成绩也是自己的正常水平范围之内。之所以我无法接受这个成绩,是因为与中考的成绩相比过低了,仔细想来是心理的问题。爸爸建议我应放下心理包袱,逐渐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整天想着与他人比较,坚持努力就行(到了高一第二学期,形势略有好转,期中考试年级第72名,期末考试居然考回到第24名)。我清楚地记得在第二学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学习方式的改进,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也注意尝试班里成绩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可能有的同学认为过多地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风险太大,况且不见得新的学习方法一定更适合自己。而我认为只有尝试才能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更早一些发现对自己成绩的提高也是更加重要,同时也可以坚定自己的方法,避免受他人的影响。
进入高二后,成绩徘徊在年级60多名的水平,虽然经历了高一的低谷,但学习方法和效率并没有在高二再次获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而时间花了不少,但成绩只是原地踏步,这时候我心里是非常着急,因为我一直认为好的学习成绩是长时间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结果,如果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成绩还没有起色的话,很难想象到了高三如何赶上去。虽然最后的结果证明事情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到了高三,很快进入了总复习的阶段。第一轮复习针对的是基础知识,因此,我下定决心要充分的利用这段时间把高一,高二丢下的基础知识补齐。要知道成绩很好的同学,其基础知识也是比较好的,而且基础知识好才正是他们成绩出色的原因所在。所以,我要想在这一阶段实现赶上班级前几名的学生,就要把基础知识打牢。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特别提醒的是:成绩优秀同学很容易犯的错误是:高一高二的基础较好,所以再回头复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思想上不能足够重视,导致第一轮复习的效率很低,浪费了时间。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年级成绩前三四十名的学生,那么这时不要掉以轻心,更进一步,不厌其烦的训练,同时做到知识系统化,使知识在脑子里很清晰;如果你是成绩百名左右的学生,那么就要非常重视这个阶段的学习,这是让你较快赶上优秀学生的阶段;而成绩再低一点的学生,第一轮的复习的重要性就更不需要说了。以物理为例,第一轮复习中,我整理了一大本习题集,每复习完一章,我就整理一次,上面有特别经典题目、做错的题目和具有创新性质的题目,采用手抄,粘贴的方法整理到本子上。在整个一轮复习中,完整的看了七遍,不定期的章节复习看的会更多,而且每次复习的时候,如果对这道题有新的想法,就立刻写在上面,这样就在每次重复的过程中都有新的收获和知识的升华。可以说,经过了第一轮复习,我在基础知识上的差距基本上被消除了。至此,我还要多说一句,如果这个阶段还能挤出时间来的话,可以适当扩大一下做题面,即找一些各式各样的题目练习一下。关键是用题目尽可能覆盖全部知识点,要适当关注不是很重要的,但又可以被作为出题切入点的知识。毕竟到了第二轮专题复习时,这些边缘知识很可能不再涉及到,而第三轮综合训练时,也可能做不到这方面的问题,但你又不能保证高考不会考。总之,我们整个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落实好基础知识,“全面进攻”保证每一个知识点都被“轰炸”到。
第二轮复习开始,我们则转入“重点进攻”。此时仍要做好专题总结,要注意发现自己哪一部分的专题还存在漏洞,自己再加强练习。到第三轮复习时,基本上是大量的模拟卷,这个阶段则应注意自己的时间分配,精力分配,及学会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同时仍要及时发现知识漏洞,进行弥补。我建议在整个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时坚持“两步走”方法。第一步――跟着老师走,第二步――按自己计划走。在完成老师的计划的同时,自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及时弥补某些较弱的知识环节。还要注意的是在高考没有结束前不能有任何放松的想法,继续训练,保持状态。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在整个高中学习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很多时候,知识不仅需要记住,还需要真正理解。这种理解是建立在深入思考之上的,你不但要思考定理的含义,要思考习题的考察点,还要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此外也要时常思考自己当前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
我认为在高中阶段,我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是:
1、注重与同学的交流。在平常的学习中,我坚持先自己独立完成,在确实自己无法完成时,再向同学请教。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经历了思考的过程已有了提高,在此基础上向同学求教又可以找出自己失误所在和得出更多的解题思路,也能防止对他人的依赖。但我不赞成一遇到不会的题目就不假思索的向他人请教,这样做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2、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非常重视高中的几次换位机会,尽可能为自己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我认为同学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通过换位,可以与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挨在一起,学习他们仔细认真的品质或学习他们快速反映灵活的思路。
3、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应该来讲,在三年的学习中成绩一向顺利的人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上上下下的波折,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品质高低的时机。我觉得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一直没放弃过希望,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报。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别人能做好的,我也能做好,而且能做的更好。所以,即便我的努力暂时得不到回报,我也会继续努力下去。
4、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的成绩是在家人和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共同帮助下取得的。我的每一位老师对我都非常好,非常关心。而我的家人为我做好了后勤保障,衣食行都为我考虑的非常周到,此外,每天晚自习之后,我会和父母交流这一天的体会,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在一次次的交流中被化解,然后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投入新一轮的学习中。因此,我应该感谢老师和家人对我的关心!
回顾三年高中路,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还是勇敢地走了下来。最后,我只想告诉每一位学弟学妹们:成功来自于每一天的平和心态,来自于每一天的反省思考,来自于每一天的全力以赴。
真心的祝愿学弟学妹能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2007年10月7日
班主任眼中的徐飞
徐飞同学高中三年一直担任班长,他热情开朗,做事客观公正,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强,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敢于坚持原则,对不正确的人和事敢说、敢管、敢于批评,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使得班级各项工作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称号,在他的带动下,班级形成了友爱互助的班风和严谨踏实的学风。
徐飞同学是位谦虚好学,踏实努力的学生,对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敢于面对,勇于钻研,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能控制自己的心理及情绪,调整自己,去面对挑战,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克服了高一阶段学习上的不适应,并稳步提升,最终在高考中取得667分的高分(列我校第四名),被自己最钟爱的同济大学汽车设计专业录取。
徐飞同学生活中表里如一,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为人诚实,言行一致,是非分明,节俭朴素,尊敬长辈,礼貌待人,主动替父母分忧,待人接物体现了一个文明一中人所具的气质,他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和组织为希望工程捐款,在同学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徐飞同学素质全面、兴趣广泛,在校三年曾获得学校书法比赛一等奖、运动会100米第二名、200米第二名、演讲比赛一等奖,还获得市优秀学生干部、市三好学生等多项表彰。
作为班主任,为由这样优秀的学生而自豪,读了徐飞同学的来信,我又回忆起他那一串串成长的足迹,相信他的来信会对同学们如何适应三年的高中生活,特别是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苦,会有一定的帮助。
2007年10月8日